中國神學生通訊2021.06 总3
牧者寄语
爱的事奉
陈爱光牧师
我常问准备毕业的神学生一个问题:“你如何定义成功的事奉?” 换言之,你事奉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我们都知道, 事奉的目标是为了荣耀神。但我不是讲这一种的目标, 我是讲成果的目标。什么才是有成果的事奉?
在提摩太前书一章5节,保罗提醒提摩太:「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这爱是从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伪无的信心生出来的」「总归」 其实就是英文目标的意思,事奉的目标所要产生的品质,就是爱。 这个我称为「爱的事奉」。我们要在我们所服事的人中看到爱, 才能说我们成功了。但是我们要在服事的对象身上看到爱, 我们自己必须先有爱。
爱作为事奉的目标这一个原则并不新鲜, 但是这一节经文给我们有多一点的指引,它说, 爱是从三个方面来的: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
第一,清洁的心,或者是纯洁的心。「心」在圣经里面, 是指人的内在生命,人的一切思想与行动的泉源。我们的心要清洁, 才能事奉神。耶稣说,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可是圣经也告诉我们, 人心比万都诡诈。我们的心很容易被污染,如果任由它自然发展, 只会越来越不纯,不会越来越纯。我们要常常检查我们的心, 求圣灵常常光照我们的心,看我们对神的心是否纯正, 看我们对神是否真诚。
第二,无亏的良心,英文就是没有愧疚的良心。 良心的功用是分辨是非,不是理性上的是与非,而是德性上的是非。 要有无亏的良心,就是要在行事为人上完全清洁,对得起神, 也对得起人。有时候我们良心无亏,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错, 而是因为我们的良心被蒙蔽了。在我们堕落的人性中, 有许多黑暗的角落,是我们不想去看,不想去检验,不想去承认的, 这些经常会成为我们做人和事奉的盲点。 无亏的良心要求我们要常常省察自己。
第三,无伪的信心。所以这里讲的「信心」是广义的信心, 指整个信仰的生活。「无伪」的「伪」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假装」 或者「扮演」,也就是假装成一个不是你自己的人。我们有假装吗? 别人对我的认识,比真正的我有很大的不同吗? 好像我们心目中都有一个传道人的形像, 我们就是要努力演出那个形像,但很多时候只是在做表面工夫。
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 这三方面也许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Be Real ,要真。清洁的心就是对神要真; 无亏的良心就是对自己要真;无伪的信心就是对别人要真。 这三样是互相关连的,对神有纯洁的心, 我们行事为人就可以对自己问心无愧,对人也可以坦诚相待, 不用假装,不用遮掩。这就是爱的事奉必要的因素。
北美中国神学生团契最新消息
神学院简介
杜克神学院 (Duke Divinity School) 简介
孙泽汐、柏雨成
杜克神学院位于美国东部北卡罗莱纳州的达勒姆 (Durham), 是杜克大学在1926年迁至新校区后的首座研究生院。 学校受联合循道会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的支持, 但其教授和学生多来自不同的基督教传统,颇有普世风范。 民国宋氏家族的家祖宋嘉树在百多年前已经受洗、 就读于杜克大学前身的三一学院。目前神学院有四十余名教授, 五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共同以属灵而严谨的教育来在教会、 学术界和世界中见证并服侍三一上帝。
学院的整体神学基调,主要由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已荣休的知名神学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和新秀伦理学家布雷瑟顿(Luke Bretherton)勾勒出来。这两位神学/ 伦理学家结合了卫理公会传统,重洗派社会神学, 和美德伦理学传统,在批判世俗主义和主流自由主义的同时, 也强调教会公共见证的重要和基督教对于建构良性民主社会的贡献。
作为一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属灵中心, 神学院拥有充分的资源来彰显杜克大学的座右铭:知识与信仰 (Eruditio et Religio). 除了神学院本身从硕士等级到神学博士 (ThD) 的学位项目, 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弟兄姐妹亦可报考神学院与大学宗教学系合办的博 士项目 (PhD), 充分利用两边的教学、研究资料和其他学术资源。其中的“ 世界基督教”是学界少有的专项设置, 其中的连曦教授也是北美研究中国基督教历史的杰出学者。
此外在新约学界的知名教授理查德·海斯(Richard Hays)(已荣休),旧约领域的爱伦·戴维斯(Ellen Davis),和神学系的克里斯托弗·比利( Christopher Beeley)等教授,不仅体现出杜克神学院卓越的师资力量, 也更通过严谨的治学和深厚的个人信仰, 共同构筑了杜克神学院的普遍风气, 即在与时下前沿的批判性学术研究对话的同时, 保持对大公教会信仰和圣经传统的坚守。 这使得杜克神学院得以一方面避免反智主义和狭隘的虔敬主义陷阱, 另一方面也拒绝同主流自由主义一道与世俗思潮随波逐流。
当然,在如今不断两极化的美国社会, 面对着党派阵营越发坚固的美国政治版图, 杜克神学院坚守于两个极端之间的努力也面临着空前挑战。 此前几年, 部分激进的学生群体曾就杜克教堂能否用于其他宗教敬拜, 同性恋立场, 以及如何推行反种族歧视教育等问题展开过或大或小的抗议游行。 而神学院由于隶属于杜克大学, 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也必须遵守世俗的大学管理层的决议, 一些时候不能完全基于信仰立场自行裁断。此外, 神学院也面临着福音派学生和教授偏少,美南以外的学生( 尤其是国际学生)偏少等不足。
万幸的是,今日杜克神学院的中国学生虽然不多, 但在学术和属灵生活上有着亲密的团契。即便疫情肆虐,风潮涌动, 我们依旧在每周日晚的线上祷告分享中彼此鼓励、一同担当; 同时也期盼见面时一起分享看见和美食。愿神使用我们的训练, 在教会和世界中为他做思考的见证。
神学生思考
关于海外读神学的思考
劉彪
近十几年来,中国基督徒负笈海外, 求学于各类西方神学教育机构俨然已经形成一股新的风潮。 这一波神学生浪潮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以城市知识分子为主; 其次,在就读海外神学院之前, 很多人都曾经深度参与在各种类型的侍奉中, 属于大陆教牧服侍的局内人。诚然,海外神学院的训练确有益处。 相较于过往仰仗于新港台以及北美华人教会的“候鸟式”输入, 如今,中国基督徒直接拜入各位名师门下, 成为这场神学思想盛宴的座上客,也得以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 对中国处境做出更为精准并有深度的反思。但是,如此来说, 是否海外读神学,特别读道学硕士(Master of Divinity)就是目前的最优选项呢?未必, 在此有几点笔者自己的反思,仅供参考:
(1) 对于一位已经在国内已经深度参与侍奉并且未来仍然有志于教牧的弟 兄姐妹来说,从原先的教牧土壤中被连根拔起长达三四年,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弊大于利。教会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牧者作为这个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需要实时了解教牧环境的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神归群体水土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 陷入各种教牧冲突之中,个中原由, 与神学生过久脱离中国的教牧现实有莫大关系。
(2) 不要对神学院的灵命塑造期待过高。基督教神学即便在神学院体制( 研究性大学自然不言而喻),也仍然主要是一个学术训练, 对原文和神哲学的要求都不低。相形之下, 神学生的灵命塑造是一个喊得响,却做得少的训练科目。 笔者有所了解的数个神学院都不乏自发或者出自官方的灵修祷告小组 ,以及各种灵命塑造的课程,尽管如此, 神学院内部的灵命塑造远远没有在真实教牧环境中那般铁磨铁磨出刃 来。
(3)不要过分信任于西方神学院的老师对于未来在侍奉道路( 特别是回国侍奉)所做出的建议。 绝大部分老师都不太了解非西方处境,即便曾经做过宣教士, 和神学生回去作为牧者的角色也并不类同, 这样的建议首先应该咨询了解你的教会以及牧者。 也许我们应该期盼并且努力得是,在不远的未来, 国内的弟兄姐妹可以不必离开侍奉工场,就能完成道学硕士, 其中有进一步志向者,可以前往海外就读神学硕士甚至博士。
国内事奉分享
教会的安全和能不能实体聚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国内很多地方,整个城市都已经容不下较大规模( 看城市规模和执法人员不等,在有的地方10人以上就是“较大规模 ”,有的地方需要上百人才算)的实体聚会, 几乎每个主日都会听到教会被冲击、 提前劝散或者房东解约要求教会另觅他处的消息, 以至于每个主日过后,群里面牧者们互相问候的方式都成了“今天平 安吗?”。
一方面,这让我们尤其珍惜教会的主日聚会。 圣经并没有要求基督徒必须参加其他锦上添花的聚会(包括小组、 团契和网络讲座,虽然这些都很好,我也鼓励大家去参加), 但却设定了七日的头一日作为教会必有的共同聚集, 那么主日的喂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那些“不冷不热”的基督徒来说 这可能是他一周一次唯一的受教机会。我预备讲章的时候, 有时因为花了很多时间还没有很清楚的思绪,就会想要得过且过, 写一篇“马马虎虎”的讲章,这时候我就会想到, 或许这是我们教会最后一次实体聚会(甚至最后一次聚会), 我们应该听到最忠心、最生动和最高质量的道, 才能继续在圣徒的心中回响。这激励我和其他长老、 执事用追求卓越、荣耀上帝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主日聚会。
每个周六,我就会忍不住想明天“他们”会不会来, 周日早晨路上会路过辖区派出所, 如果派出所门口停了中巴或者大巴,就会想“是不是今天要动手, 要拉人”……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 但这的确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挑战和忧虑。 同一个城市的牧者分享说他们教会被冲击的时候, 有级别相当高的官员威胁他说要为自己的孩子想一想, 孩子还想不想升学。听到这样的消息也让我和其他牧者相当忧虑, 因为如果他们不允许孩子将来在国内或者国外读大学、实行边控( 出入境管控),我们该怎么办?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决定和付出吗? 我们现在要求孩子的学业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有的时候,对逼迫或者逼迫的忧虑常常会充斥着牧者们的心。 这反映在为前面所说的危险忧心忡忡,或者在本该彼此勉励、 互相劝勉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分析局势和揣度执法者的下一步, 而逼迫产生的不得不采取的应急措施(例如不得不网上聚会、“网络 主餐”、多堂点教会、小组教会、姊妹讲道和带领等) 进一步催生了实用主义的、用处境解释圣经的神学思路(比如, 有牧者试图常态化网络聚会而不是将其看为疫情或逼迫下的一种应急 方式,并因此重新解释“牧师”和“长老”为两种职权和范围不同的 职分),这对本来就步履蹒跚的中国教会来说绝非佳音。
此时,主的话就显得尤为宝贵:“你们被交的时候, 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 ”(太10:19)过多地为将来忧虑会极大地占满自己的心, 并且诱惑我们去信靠自己的计谋和预案, 从而失去对基督和圣灵的信靠。为我们祷告,求主保守我们。
神学生分享
郑爱和
感谢主的恩典, 让我以学生的身份有17年的时间在中国和美国的几所神学院学习。 毕业后又可以马上在神学院里面服事至今。 因为这个极为特殊的经历,我也就慢慢产生几个不成熟的观点, 在这里和弟兄姐妹们分享。
因为我的求学道路中去过不同宗派背景的神学院, 其中也有附属大学的神学研究院,我最长遇到的现象就是: 先挑老师,再选科系。说实话,对于学生来说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常常讶异神学生挑老师的标准——在学术界的地位, 学术著作的多少;而不是参与在教会里面服事的程度。 为了成为某学院某老师的弟子, 不少神学生甚至调整自己攻读的学科。每每看到这个, 我都会不识趣地问一句:“你的母会的需要是什么?你报考的时候, 神给你的托付是什么?”真的是很不识趣—— 因为不少神学生心里就没打算再回母会了。 屡屡碰到冰柜一般的表情之后,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问题: 在神学生的心目中,神学院设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绝大部分美国的福音派神学院都有清晰明了的异象和使命。然而, 有趣的现象是,这些个“挑老师”的神学生几乎不知道, 心仪的老师所在的学院异象为何。更为可惜的是, 那些不知道学院异象的神学生,通常也没有自己的使命—— 除了脱离之前的环境之外。毕业后,这群学生大多也还是没弄明白, 到底神学院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 做神学学术研究的目的究竟为何。也难怪他们毕业后,一职难求, 四处碰壁。
另外一个点与上面相关,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 我一直坚持神学院能够给予神学生最大、 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书本里面的知识,不是毕业证书, 而是提供了一个结识同路人的平台。当神学生离开母校之后, 不同类型的服事都会让任何学位的神学生有力不从心、 彷徨无助的时刻。而通常情况下,那些时刻都是影响服事、 塑形人生轨迹的时刻。倘若神学生自己在就读期间结交了几位, 真的能够在主里彼此扶持的同路人。他/她们就会在那些时刻, 好像瘸子的4位朋友一样,把你抬到主耶稣面前, 让你重新能够站立起来。我非常非常地感恩,在我做学生的时候, 神赏赐给我的同路人不仅仅有同学,还有一直牧养我的老师。 神一直借着他们帮助我,教诲我不任意妄为。 这些在主里的美好情谊,无一例外是在图书馆外面建立的。 响鼓不用重锤,我点这么一句就好。
回国事奉之路
多馬
笔者从2008年开始回国服事,到现在已经十多个年头, 这里简单总结几句自己的心得,算是给自己的一点记录和提醒, 也许也可以为即将回国服事的同道提供一点参考。简单说, 也许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笔者的体会或学到的功课。 这三个词分别是:恩典、谦卑、挑战。
基督教是关于恩典的宗教,所以基督徒在各种总结中都喜欢说恩典, 几乎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但这的确是笔者的感受。 恩典的基本意思是不配得,或者所得到的远远超过所当得的。 笔者当初回国服事的时候,其实博士学位并没有读完, 而且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完成,只能不了了之。但在国内服事的时候, 还是常常被人介绍是“双博士”,害得我只能不断纠正。 这里的重点不只是介绍头衔,而是相应的尊重和期待。 所以笔者常常内心非常惶恐, 不知道自己的服事究竟算是用草木禾秸还是用金银宝石的。 将来如果主的评价是有一些值得保留的话, 我相信那一定完全都是出于祂的恩典。 因为我真的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恩典导致谦卑,这在理论上成立, 在实际生活中却可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比如我刚加入恩福的时候, 不仅觉得自己是根葱,而且对先加入的前辈还不怎么买账。 等到真正进入工场以后, 才发现别人无论学识还是经验都远非我所能企及。 等到后来有人加入的时候,暗想自己的经验总要多一点吧, 结果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国内已经信主并服事多年, 而我是出国后才信主、装备,然后回国服事的。于是只能用“ 人比人,比死人”来安慰自己好好守住神所托付的一亩三分地。 此外,从国内服事工场的情况来看, 信徒成长的情况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十几年前刚开始服事的时候,放眼望去不仅圣经熟读的没几个, 而且高中以上的学历就算人才了。 但现在连福音班上的慕道友都知道解经的重要性, 各种基督教经典更是如数家珍。 这一方面让我感叹上帝做工的速度简直有点跟不上, 另一方面暗忖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过了年轻的岁月。蓦然发现, 我的确已经年过半百了呀。
我希望上面一点的总结不会造成国内教会形式一片大好的印象, 所以最后需要用挑战来平衡一下。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 国内教会现在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不仅外在的逼迫加剧, 而且里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但从好的方面说, 我觉得这大概算是成长的烦恼。如果教会没有成长, 魔鬼也不会那么歇斯底里地撕去伪装,赤裸裸地露出狰狞的面孔。 但外在的压力的确常常就暴露出里面的脆弱。细节这里不能多说, 只说我的猜想或盼望是,如果教会挺过了这一轮的压力和打击( 就人而言,我们其实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是否还会进一步加剧), 也许福音真的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
工场征人信息
聘牧启事
简介:
教会位于中国南方新一线城市,福音派信仰,年轻人, 会众教育程度高,海归多,目前有成人200多人,儿童青少年70 来人。
职位:
牧养牧师/传道:负责牧养、关怀、教导、辅导等服侍工作。
植堂牧师/传道:预计2021年下半年在附近另一个区植堂。
以上两个职位可以合并,先在教会参与服侍, 然后带领一部分会众出去植堂。
资格:
1. 有美好的品格,对国内年轻人群体的牧养事工有很深负担。
2. 道学硕士或以上学位。
3. 有两到三年的牧养经验。
若您有合适的人选可推荐或者毛遂自荐,请email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