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制度
近代社會有兩大制度: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我曾在不同場合詢問台灣同胞:「從理想看,而不是從理論看,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哪個更好?」他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共產主義!」哇!怎麼都這麼大膽?!不怕被說成是「中共同路人」?
一段經文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四32~35)
其中,「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這是各盡所能。「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這是各取所需。這些是不是很耳熟?在哪裡聽見過?「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或譯作「按需分配」)」是馬克思在其1875年出版的著作《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的口號。
以失敗收場的大鍋飯
中國於1958年開始推行人民公社,吃大鍋飯,鼓勵大家「放開肚皮吃」(這句話翻成英文就是All you can eat)。貼出標語:「吃飯不要錢,老少盡開顏;勞動更積極,幸福萬萬年。」然而,很快就發覺不夠吃了。於是將「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改成了「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最後,卻以失敗收場。
問題出在哪裡?反正是吃大鍋飯,我賣力幹活,也是一口飯:我偷懶耍滑,也是一口飯。於是,便造成了集體偷懶。而當可以「各取所需」時,則能拿就拿,能撈就撈。於是標語變成順口溜:「吃大鍋飯,養懶漢,磨洋工。」如此,便導致經濟下滑(當然其中還有其它因素),中國成了一窮二白。
促使大家發財的制度
資本主義是什麼情況呢?以微軟(Microsoft)為例:比爾·蓋茨(Bill Gates)於1975年創立微軟,起初他採取低薪制,甚至不給加班費(後有修改),但給獎金且配股,相當於人人都是小老闆。若努力工作,產品佳,績效好,獎金自然多,股票當然上漲,大家就可以一起賺。
結果,短短11年中內,員工中產生了4位億萬(美金)富翁,1萬2千位百萬(美金)富翁(這已是37年前的數字,現在應該有4.4倍)。比爾·蓋茨自己,在1995年後的25年中18次被評為世界首富。
為什麼吃大鍋飯,變成一窮二白?為什麼微軟讓許多員工發財?都是因為人的自私!前者,因為自私而偷懶;後者,因為自私而勤奮。看來,毛澤東還不如比爾·蓋茨懂得人性?是這樣嗎?
改革開放
到了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把原本屬於「人民公社」之土地,分給農民承包,讓農民自主生產和經營,且允許企業私有化。生產總值短短6年中提高了50%。於是中國富起來了,為什麼呢?為別人做,不甘心;為自己做,沒日沒夜。
鄧小平說:「總之,要用經濟辦法解決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人民生活永遠改善不了,積極性永遠調動不起來。」
1992年10月在中國颳起「鄧旋風」。由於「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在歷史唯物論中處於矛盾的對立面,該年的中共十四大就將兩者拉在一起,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反映出中共已掙脫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束縛。十四大可說是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竿。
於是,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說穿了就是加上「資本主義」的元素。雖然鄧曾表示:「有選擇地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其它對我們有益的東西,但是我們決不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這可能嗎?其實允許企業私有化,就是資本主義的制度呀!
自私:資本主義的DNA
「自私」就是資本主義的DNA。資本主義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於1776年出版「國富論」,其中提到:「我們不能藉著向肉販、啤酒商或麵包師傅訴諸兄弟之情而獲得免費的晚餐,相反的,我們必須訴諸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填飽肚子的方式,並非訴諸於他們的慈善之心,而是訴諸於他們的自私。」請注意最後的兩個字——「自私」。

階級鬥爭
看來,「共產主義」還真的優於「資本主義」呢?!共產,多崇高,把人性看得很善良?!資本主義就是自私的、卑賤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共產主義中也能看到人性的自私。要共產,家徒四壁的窮人舉雙手贊成;有產業的地主就心不甘、情不願。「階級鬥爭」因此產生,把地主富農鬥臭、鬥垮、鬥倒、鬥死。針對那些魚肉鄉里的土豪劣紳,鬥爭還有點道理;但有許多人是莫名其妙地被改造、批鬥,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呈現兇悍蠻橫的暴政。這情況到了改革開放後有所改善。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血汗工廠
這麼說來,難道「資本主義」好過「共產主義」嗎?其實也不盡然,因為資本家實為剝削者。王大衛(David Wang)在專文「啟蒙運動時代(八)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資本主義(Capitalism)」中指出:「為了壓低成本(極小化),以創造利潤(極大化),資本家就等於剝削了勞動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振中研究員認為:「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和雇傭勞動仍然存在,……不能迴避剝削問題。」美國獨立學者阿爾蒙·巴格多亞(Armen Baghdoyan)則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剝削。」
以愛瘋(iPhone)為例,蘋果(Apple)2022年第三季的財務報表顯示:稅後淨利率是23.44%,而代工公司鴻海只有2.39%;前者淨利足足多了近十倍。單從手機看,差距更驚人:「銷售一支蘋果手機,台灣分到的利潤只有0.5%,品牌宗主美國的蘋果是60.9%。」鴻海的代工廠富士康賺得的利潤,不過只是蘋果的零頭。
即使這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還能躋身台灣的富豪。他最富有時的身價可能達95億美元(台幣約2,900多億)。他擁有全球最頂級的私人飛機,一架要價新台幣21億元(近7,000萬美金),保養、管理費估計每年平均約台幣1億(近326萬美金,一天就要8,900多美金)。郭董於2020年在洛杉磯的好萊塢,花了7,550萬美元買下兩棟毗連的豪宅,與許多大明星為鄰。房子的設施極為奢華——酒店級的無邊泳池、媒體室、健身房、高爾夫練球房、雪茄室、酒窖、保健養生館,一應俱全。
這說明什麼?第一,對比蘋果,富士康賺的比例相當少,只吃到蘋果的零頭。但是郭台銘還能成為台灣的大富豪(曾為首富)。第二,相形之下,富士康的120萬員工能分到的就少得可憐。工人被訓練成機器,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單單2010年就發生18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富士康被稱為「血汗工廠」。雖然有的員工覺得公司的待遇已經很不錯了,感到滿意,因為更糟糕的血汗工廠比比皆是,不過,比起美國的蘋果及台灣的老闆,工人的待遇實在低得不成比例。
無論美國老闆或是台灣東家,可否多分一點給可憐的勞苦員工?不可能。因為資本家所看重的是「成本極小化以創造利潤極大化」,資本家視剝削勞動者為理所當然。對此,郭台銘認為,血汗工廠有什麼不好?只要一切符合法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天經地義的。

根本問題
綜上所述,為什麼施行人民公社(共產)時,變得一窮二白?當大家都是老闆時,卻財源滾滾來?窮與富,都是因為自私。前者是放開人的自私,後者是利用人的自私(放開肚皮吃vs.人人當小老闆)。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都知道人性是自私的。他們自私的本質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共產主義認為怎樣才能達到「共產」呢?階級鬥爭——鬥臭豪紳,打倒地主。資本主義怎樣使利潤極大化呢?血汗工廠——富人剝削窮人,貧富差距也極大化。這兩者誰也不比誰好。
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總之,因人的自私,什麼制度都解決不了人類的根本問題。
解決辦法
無論是階級鬥爭,還是血汗工廠,都是人禍,也是苦難。有什麼解決之道呢?為什麼基督教會中能自動自發地、歡歡喜喜地實行「共產」?因為耶穌更新了人的生命。教會自願地施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之轉捩點,是耶穌的復活。復活前必經過死亡,無罪的耶穌被釘十字架——「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得著,參《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六)》,頁332〕神的義」(林後五21)。信靠耶穌基督的人,他的性情完全被更新。唯有在神的救恩中,才可能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
關於「共產」,聖經中只是陳述見證,並沒有成為規條,即必須這麼作。這是神的智慧,因為愈現代化,環境愈複雜,實行「共產」就愈發困難。何況,人性若不被更新,什麼制度都有漏洞。神的救贖並不是要改變人的制度,而是更新人性。「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才是信耶穌的真正目的和結果。

全人更新
聖經中有個名叫撒該的人,是個稅吏長。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被羅馬帝國統治,撒該竟然替羅馬官府收稅,是個十足的「猶奸」。他又是個財主,仗勢欺人,不少錢財是靠魚肉鄉里、中飽私囊而來。當他遇見耶穌,稱呼耶穌為「主」時,他立刻說:「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b)。用當今的話說,他可能必須變賣豪宅、遊艇、法拉利等等,來兌現他的承諾。
撒該遇見耶穌時,耶穌還沒有被釘十字架,撒該又怎麼因信耶穌而得救呢?十字架的救恩是超越時空的。無論什麼時代、地方的人,要得救都是靠耶穌。
希伯來書九章15節說:「為此,他(耶穌)……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指舊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馮蔭坤牧師解釋道:「基督之死的救贖是追溯既往又涉及將來的。……基督受死的功勞……使舊約的應許得以實現。」〔參天道《希伯來書(卷下)》,頁 99〕
我們今日離耶穌的受死已經兩千多年,我們也不住在耶路撒冷——時空間隔都很遠,他的血又怎麼洗我們的罪呢?感謝主,耶穌是超越時空的神,他的寶血永遠有功效。希伯來書提到「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來十12),彼得也指出:「你們得贖,……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彼前一18~20)。
因此,撒該也是因信耶穌而得救。他一得救,整個性情就被更新改變了——這是使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及個人得救的唯一藥方。
作者為資深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