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神學生通訊2021.08 总4

牧者寄语

你们的心如何

苏文峰牧师

“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路》 9:55)
 
今年7月15日恩福家人线上退修会的灵修,我分享最近读旧约列王与先知时的自省。
 
神人被狮子咬死
《列王记上》十三章记载一位犹大神人,奉命去北国的伯特利,当众 向耶罗波安王宣告耶和华的审判。他不惧威胁,勇敢完成任务。有一个住在伯特利的老先知听到这事,连忙骑驴追赶这位神人,诓哄他“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 于是神人去了老先知家里。这位神人吃饱喝足以后,在回去的路上,被狮子咬死。因为他违背了神在他出发前的嘱咐:“你在(伯特利)那里不可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
 
这场悲剧的结尾,老先知将犹大神人的尸身葬在自己的坟墓,为他哀哭,并吩咐儿子们“我死了,你们要葬我在神人的坟墓里。”
 
老先知为什么诓哄神人?
我相信,每一个读到这场悲剧故事的人,都会大惑不解:这个伯特利的老先知,为什么要骑驴追赶,诓哄(英文lying,原文有欺骗、虚伪之意)犹大神人去家里?他的目的是什么?
 
过去我曾单纯的认为,老先知很好客,出于爱心想款待远来的同道。他也许只是想结识这位大有能力的神人,可是没想到自己竟然“好心干了坏事”,后悔莫及。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经文,会发现老先知邀请神人去他家时,已经知道神人被嘱咐“在那里不可吃饭喝水”(16-17节) 。而且老先知在家中招待神人时,神也(暂时性)藉他的口,严告神人抗命必死的结局(21-22节)。我们无法理解,这位老先知为什么不顾神人的生死,无视耶和华的警告,非要让神人去家里不可?
 
当我年事渐长,对自己的心思意念和人性的自我( ego)更多观察后,认为这位老先知如此“诓哄神人”,可能另有一些无以名之的心态,我们每位神学生或事奉者都要引以为戒:
 
1羡慕+ 嫉妒?
老先知是否觉得“我也是先知”,我就住在伯特利,我也可以向耶罗波安王发声啊!神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为什么不差派我呢?
2 假大空的虚荣心?
他要向犹大神人显摆:我是老前辈,我和你一样,耶和华也派天使对我说话的!这是一种假大空的虚荣心在作祟吗?
3地方大佬秀存在感?
在伯特利这里,我老人家说了算!你既然到了本地,岂可不到我家,让我尽地主之谊?
 
事奉者的属灵盲点
上述这些心态的描述,主要是笔者个人自省的感受,欢迎指正。
 
每一个事奉者都可能出现保罗‧区普(Paul D.Tripp)在 Instruments in the Redeemer’s Hands一书所说的“属灵盲点”。这种盲点具有欺骗性,它会伪装成:热心、接待、忙碌、才华、被尊重、被歧视、被迫害、受试探、神学知识等等面具。
 
这位伯特利老先知如此自欺欺人,他自己的心如何,可能他并不知道!
 
我们这些有时被称为“老前辈”的人,如何防范自己倚老卖老,落入隐而未显的虚伪中?我们事奉年日较久的人,如何被圣经这面完美的镜子光照后, 归回起初那纯一清洁的真我?
 
“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正置身何处?我往哪里去?”这四个重要的存在问题,只有从神那里获得定位,我们才会安身立命。身为神的“老(中青)仆人”,切勿随从今世的风俗,活在“人说我是谁,我说我是谁”的试探中。
 
我们是神的仆人。我们一生的功过得失,在于“主说我是谁”。 只有神说了算!我们不必靠自己或向别人求肯定。
 
其实每一个属神的老人,永不过时;我们在教会或家庭中, 都“如有一宝”。若是我们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经常外出传道,仍然可以:祷告(代祷恳求)+ 忠告(智者之言)+ 传告(转发好文)。正如侯士廷(James M. Houston)在《金龄教会的愿景》(A Vision for the Aging Church)一书中,鼓励基督徒要“成功老化。”我们大可以活出“夕阳无限好”的金色年华。
 
愿神带领我们常与配偶、属灵师长或同伴,互勉共求:
“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 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苏文峰牧师,现任海外校园机构董事会主席和恩福文化使团等事工的董事。
注:本文刊登于2021年8月《中国神学生通讯》电子版第四期。另一篇从“犹大神人”的角度来检讨这一悲剧的《哀哉我兄啊》,将发表于2021年8月底《举目杂志》网站的“言与思”栏目。

神学院简介

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简介

劉彪

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成立于1860年,位于伊利诺伊州惠顿市市郊,是一所知名的基督教文理学院。惠顿学院孕生于美国南北战争之际,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当时黑奴北逃路线—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的驿站之一,学校至今为此保留纪念之处。
 
在近代福音派运动兴起之际,惠顿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可圈可点的福音派标志性人物葛培理牧师,即是出自本校。除此之外,在厄瓜多尔奥卡人中为了福音的缘故而殉道的五位宣教士(包括Jim Elliot)也毕业于本校,在他大学生涯中留在日记上的那段话-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至今仍镌刻在食堂的宣传栏上,成为历代学生的鞭策。
 
惠顿是以本科生为主的基督教文理学院,学校七分之六的学生都是本科生,本科专业以音乐/文学/历史等学科见长。在学习生活之余,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灵命整合。惠顿的校长Phillip Ryken自己就是牧师,原本在费城第十长老会服侍二十余载。研究生院在学校整体中是少数,学生总数在五百左右,来自世界50余个不同的国家。作为福音派的桥头堡,学校竭尽所能贯彻其校训——“为了基督和他的国度”,学校开设有释经学,圣经研究,历史神学,系统神学,圣经考古,辅导学等不同专业。除此之外,本校还开设有一些与宣教有关的特色学科,比如人道援助和救灾,第二外语教学等。惠顿的博士项目相对年轻,于2000年由Douglas Moo和G.K. Beale等协助建立,但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雕琢每个学生,一个cohort一般招收6位博士,采取小班制,6位博士生导师分别来自于新约,旧约和神学。
 
惠顿的社区组成也颇有其特色,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基督徒,是一个基督化比例相当高的小镇。Ed Stetzer所领衔的葛培理中心,福音派的旗帜期刊《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以及各式各样的教会/基督教机构遍布小镇各个角度。也因着宣教士退休机构的存在,在这里我们也能随时遇见各个从前线退休的宣教勇士,其中不少人就长眠于此。惠顿学院的华人学生不算太多,但是彼此关系不错。即便在疫情期间,我们仍然坚持线上聚集,甚至开放内部讲座给周边的其他神学院一同参与,目前也在逐步恢复线下聚会的过程中,也求主继续使用我们成为教会和世界的祝福。

神学生心得

扎根基督、思索人生:神学教育浅谈

孙泽汐

曾几何时,一个以思想为己任的福音派学者常被视作异类。对教会内而言,学位好似通向自由派的滑梯,“读了神学丢了信仰”的警戒比比皆是;对学界而言,信仰是学术中立的大敌,是传教者而非学者的标志。学界的世俗化倾向暂且不论,近些年大陆教会的扩展和活跃使得越来越多的弟兄姊妹意识到神学训练的重要性,乃至远赴海外。而这一发展也将神学教育的核心地位置于更加复杂的图景。
 
以我自身的经历与反思而言,神学教育首先是一种专业训练,其次才是属灵经历。这并不是说在神学院求学期间不能有深切的属灵体验。我自己在加尔文神学院的两年就见证了神带我走出低谷、重获方向的过程,其中的惊悦和感恩难以言表。但就其多学科和语言训练的坚实程度,现有框架之下的神学教育侧重文字和头脑上的训练多过实践与服侍(或者说,前者有硬性考核而后者只是提供机会)。因而,有志神学训练的弟兄姊妹需要仔细省察,神对自己在职业上的呼召是什么。理想的情况是教会差派传道或牧者来受训,毕业后返回母会继续服侍。在这个意义上,神学院不是修会,并不主要负责改变来者的人生和属灵方向。
 
与此同时,在明确神学院有限职能的基础上,我十分鼓励弟兄姊妹有针对性地、灵活地领受神学训练。随着疫情的持续,各类线上讲座和课程也勃然兴起,其中不乏一些北美神学院开设的中文课程和证书项目。有志“尽意”爱主我们的神的诸位,大可取其合用的部分:圣经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解经,神学课可以帮我们更加系统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教会历史可以帮我们更加负责任地辨识前者、理解当下,等等。在日常工作之余,适当的神学装备是对自身天路旅程的投资,能帮我们发现更多、服侍更多、感恩更多。
 
最后,也是我个人最有感触的,是神学训练对于受呼召走学术道路的弟兄姊妹的重要性。如前所言,想要扎根基督、以思索主导人生的基督徒要面对多方的压力。但若正如保罗所说,“一切智慧和知识的宝库都蕴藏在基督里面”,那么基督徒就有责任去发掘这些宝藏,彼此分享见证,真实地荣耀那位赐宝藏并且本身就是极大宝藏的基督。而在这一条路上领受具体呼召的基督徒学者,就有更大的责任去探索、理解、见证基督的身份对于我们的世界意味着什么。换言之,缺少了神学训练的帮助,基督徒学者就很难从基督中心的神学理解和与历代众圣徒的通契中支取力量,往往不得不独自面对教会内的反智倾向和社会中的世俗化浪潮。但基督徒学者对思想和学识的毕生追求,恰恰应源自基督的位格与工作,即我们信仰的核心。因基督本人正是照亮实验室与书桌的亮光,他是人类文明的载托,是美的终点,是以思想亲近神的桥梁,也是学术道路的主。
 
“所以,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应该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 专一注视耶稣,就是那位信心的创造者和完成者。他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轻看了羞辱,现在就坐在 神宝座的右边。”
 
疲倦灰心时,让我们来仔细思想这位耶稣。

个人见证分享

木白

感谢主的恩典,让我以学生的身份有17年的时间在中国和美国的几所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可以马上在神学院里面服事至今。因为这个极为特殊的经历,我也就慢慢产生几个不成熟的观点,在这里和弟兄姐妹们分享。
因为我的求学道路中去过不同宗派背景的神学院,其中也有附属大学的神学研究院,我最长遇到的现象就是:先挑老师,再选科系。说实话,对于学生来说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常常讶异神学生挑老师的标准——在学术界的地位,学术著作的多少;而不是参与在教会里面服事的程度。为了成为某学院某老师的弟子,不少神学生甚至调整自己攻读的学科。每每看到这个,我都会不识趣地问一句:“你的母会的需要是什么?你报考的时候,神给你的托付是什么?”真的是很不识趣——因为不少神学生心里就没打算再回母会了。屡屡碰到冰柜一般的表情之后,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神学生的心目中,神学院设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大部分美国的福音派神学院都有清晰明了的异象和使命。然而,有趣的现象是,这些个“挑老师”的神学生几乎不知道,心仪的老师所在的学院异象为何。更为可惜的是,那些不知道学院异象的神学生,通常也没有自己的使命——除了脱离之前的环境之外。毕业后,这群学生大多也还是没弄明白,到底神学院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做神学学术研究的目的究竟为何。也难怪他们毕业后,一职难求,四处碰壁。
另外一个点与上面相关,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一直坚持神学院能够给予神学生最大、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书本里面的知识,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提供了一个结识同路人的平台。当神学生离开母校之后,不同类型的服事都会让任何学位的神学生有力不从心、彷徨无助的时刻。而通常情况下,那些时刻都是影响服事、塑形人生轨迹的时刻。倘若神学生自己在就读期间结交了几位,真的能够在主里彼此扶持的同路人。他/她们就会在那些时刻,好像瘸子的4位朋友一样,把你抬到主耶稣面前,让你重新能够站立起来。我非常非常地感恩,在我做学生的时候,神赏赐给我的同路人不仅仅有同学,还有一直牧养我的老师。神一直借着他们帮助我,教诲我不任意妄为。这些在主里的美好情谊,无一例外是在图书馆外面建立的。响鼓不用重锤,我点这么一句就好。

中国神学生通讯》由恩福同工李蕙姊妹主持执行编辑,联络方式为:enfucsn@gmail.com,欢迎神学生与回国事奉者来函,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