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飛越千山來相會 家人聚首愛相隨 —— 2023年恩福家人退修會小記

程嫣兒

「好久不見,別來無恙!」「久聞大名,終於見面,請多指教!」……

7月19至22日,2023年度恩福家人退修會在德州休士頓拉開帷幕。這是恩福一年一度的盛事,亦是一項重要的傳統。然而過去三年,因著疫情的關係,聚會只能變實體為線上——隔著屏幕,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終於,2023年夏季,睽違三年的恩福家人們走出了屏幕,在真實的空間中再次聚首。除了資深的家人們,此次也有過去三年內新加入的家人,對彼此的姓名早已耳熟能詳,也屢次透過線上聚會互相領略過風采,但是面對面卻是頭一次——能夠親眼看見你,感覺真好!

多向奔赴,齊聚德州

有人說:「無論愛情還是友情,必須雙向奔赴才有意義」,而恩福家人們的聚會則是多向奔赴。大家從各自居住的地點,飛越千山萬水,抵達德州休士頓,只為與彼此相見,享受這四天三夜的團契。此次除了美國各大洲的參與者,也有從加拿大跨國而來的神學生。退修會的那幾日,休士頓正值百度高溫,而大家的心情也如同當地的氣候一樣火熱。

19日晚間,退修會正式拉開帷幕。陳祖幸牧師作為此次聚會主要負責同工和休士頓當地的東道主,歡迎家人們到來。他表示,這是恩福家人退修會首次在德州舉行,一方面為了體恤大家長陳宗清牧師夫婦(往年都在加州爾灣舉行,大家長非常辛苦);二方面加州的開銷比較大,作為神的管家,有責任選擇更加經濟實惠的地點;三方面則是盼望擴展恩福在德州的影響力。籌備退修會是讓人謙卑的過程,從中看到神的偉大和豐富。並非東道主餵飽大家,而是神親自作東與供應。

此次退修會的主題與健康有關,神正在做非常美好的事情,超出我們所求所想。

主題信息,全人健康

陳宗清牧師分享了主題信息「全人健康和服事」。以下是信息摘要:

今天我們不談服事,而是談神工人如何保持健康,因為人是一個「整全的存在」(Holistic being)。祖幸牧師為第87期《恩福》雜誌寫了「屬靈領袖身心靈的自我關顧」一文,提及世界宣明會創辦人皮爾斯(Bob Pierce的故事——他許諾會照顧神的家,並求神眷顧自己的家。然而,這樣的態度並不正確,因為服事者必須看顧自己的家以及健康。美國和中國的牧者,均在身心及家庭方面遭遇挑戰與危機。根據pastorburnout.com網站2015年的數據統計:有13%在職牧師是離婚的;33%牧者事奉的第一個五年,就覺得要崩潰了;45%的牧師處於憂鬱或崩潰狀態,必須暫停服事,獲得休息。

牧者的疲倦和崩潰,常與「事工導向」的危機關係密切。「事工導向」會產生許多錯誤的心態——把教會當作企業經營;動機是「事奉的績效或表現」;一味追求「教會增長」,導致同工有壓力。牧者不懂得分辨什麼是個人的雄心,什麼是神的託付,在每日的時間安排中,將「優先次序」弄錯了。

如何操練平衡的生活與服事?平衡的關鍵不是用人的方法去規劃,而是在主裡的安息。1、把握正確的優先次序:神是首要,再有就是配偶。2、服事要以愛和關係為導向。3、平衡不是指事件,而是神引導中的安息。4、要有合乎聖經的休息和休閒。安息讓我們進入美好的關係之中,以至恢復能力,並讓我們有創造力,從Rest(休息)到Relationship(關係)到Restoration(恢復)到Recreation(重新創造/娛樂)。

身體的鍛鍊是屬靈的操練之一,全人的健康是一生的學習。全人健康的學習,就是一生能「最大化」地被神使用,且在神安排的時間被接回天家。

家人分享,傾心吐意

本年度退修會注重神學生的分享,並首次將分享分為「學業進度與挑戰」、「生命與服事」、「家庭狀況」三個段落。大家擁有不同的學術領域和進度,在不同的地點服事,來自不同的背景,但因著在基督裡和恩福大家庭的愛,得以齊聚分享挑戰和心得,親密無間,傾心吐意。學術和服事的艱辛之路,因為有同路人而變得不再孤單寂寞。

在「家庭狀況」的分享環節中,神學生、配偶和孩子一同上台,展示生活中充滿樂趣的照片。神學生感謝配偶的支持陪伴,配偶時而感恩,時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吐槽,場面溫馨而有趣。也有少數目前還是單身的神學生,求神帶領和預備。

畢業生們則分享了過來人的心得,給予後輩勉勵與鼓舞;同時也介紹了服事工場及家庭狀況,他們的幽默和激情令人難忘。恩福宣教士們傳來視頻,訴說在宣教工場、身心健康以及兒女教養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恩福」之夜,恩滿「福遍」

21日晚間,在福遍教會舉行「恩福之夜」,向德州的弟兄姊妹介紹恩福的異象,讓大家瞭解什麼是文化宣教的使命。

陳宗清牧師指出,華人很難信基督教,因為基督教是強勢文化。因此,我們需要透過文化包裝,將信仰傳遞給華人;在對傳福音的土壤有所瞭解後,才能知道如何播種、撒種、灌溉。恩福的願景是「改變中華文化土壤,成為接受福音的沃土」,異象是「福音轉化中華魂,真道重建世界觀」。

六位恩福神學生、畢業生從各自的經歷、服事和研究領域作了分享,表達出帶領中華歸主的負擔和心志。

當夜的聚會吸引了近百位會眾到場聆聽,盼望恩福成為眾教會的祝福。

健康實練,董事分享

此次退修會以全人健康為主題,20日晚,曾在貝里斯進行醫療宣教的周武藤弟兄夫婦,為家帶來了實用的健康資訊。例如,「9、5、3、2、1原則」,即晚上9時開始進入熄火的心理狀態,每日吃5種蔬菜水果,肉類不超過3盎司,每日喝至少2000毫升的水,每餐只吃1種肉。

董事們的分享也令人受益匪淺。22日上午,蘇文峰牧師透過Zoom語重心長地提出重要反思:「為何許多傳道人失足?」他指出,不少傳道人有善工卻無善終,環境、恩賜、職責掩蓋了罪人積習,值得深思與警醒。陳愛光牧師用視頻分享了近況,他正在經歷從系統神學到應用神學的領域轉變,致力於推動傳道人提升講道能力。

離別依依,來年再會

四天三夜的聚會很快進入尾聲,大家依依惜別,互道珍重,約定來年再會。

作者為本刊執行編輯。

靈修時光的默想

天靈(退修會晨間靈修帶領者)

以往退修會中,靈修時光都是恩福的資深董事給年輕一輩家人勸勉性的信息分享。但是,今年的退修會更換地點,從董事們匯聚的西岸加州遷移到遙遠的美南邊陲休士頓,能來參加退修會的董事寥寥可數。同時,我們也希望經過了漫長疫情煎熬的家人,特別是在讀博生涯中身心靈疲憊的恩福神學生們,可以在靈修時光裡真正地親近神、經歷神,重新得力與更新。故此,我們安排了三個早晨默想神話語的專題。

第一天靈修默想的主題是「神的形象與我全人的生命價值」,旨在提醒每一位與會的家人,無論過去一年經歷怎樣的艱辛與不易,都不忘自己在神裡面的尊貴生命!默想的經文是反映神形象的創世記一章27節和反映神造每一個人生命都奇妙可畏的詩篇一三九篇14節。默想的問題是:1、神按祂的形像造我,也按祂的形象造我為男人(或女人),這對我作為一個人,以及作為一個男人(或女人)有什麼意義呢?2、我感受到這些意義了嗎?如何體現的?

第二天靈修默想的主題是「苦難的真實意義,我經歷到和體會到了嗎?」古語說:「人生不如意八九,如意只一二」,這可以說是墮落世界的常態。但是,可以叫凡事互相效力的神,卻會因著祂的慈愛、智慧與能力而翻轉我們的苦難,並最終賜福於我們!默想的經文是約伯記四十二章5、8b、10、12a、17節。默想的問題包括:1、約伯經歷的苦難有哪些?苦難對約伯的意義有哪些?2、我個人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哪些苦難?我從自己的苦難中獲得了什麼意義嗎?3、假如我沒有經歷這些苦難,我會失去什麼嗎?4、神要怎樣使用我的苦難來賜福予我,而我還沒有意識到和經歷到?

第三天靈修默想的主題是「發現自己是深蒙神愛的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主耶穌所總結的兩個最大誡命和一個新命令,它們都是關於愛的命令。現實中,我們都知道這些非常難以落實。為了活出愛,我們需要走上發現愛的旅途,就是發現自己是深蒙神愛的人!默想的經文有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7至39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至3節和約翰壹書四章19節。默想的問題包括:1、我們為什麼容易追求頭腦上的知識、行動上的能力,而單單缺乏愛?2、愛神、愛人和彼此相愛,都不容易,那麼神為什麼給我們兩個誡命和一個新命令?3、神是怎樣先愛你的?請列出神先愛你的清單,包括神愛你的各種方式和內容。神通過哪些渠道和哪些人來愛你?4、發現自己是蒙愛的人,對你有哪些意義呢?

退修會上靈修的光陰短暫,幾天退修會的時光也飛逝而去!但願這幾個短暫的靈修默想主題,在每一位與會家人的心中,在神的永恆坐標裡,一如《公園裡》的「吻」,可以成為「瞬間的永恒」!

家庭意義、挑戰與應對

陳囿余傳道/師母(退修會分享者)

某神學院院長有天提早結束工作回家,孩子疑問:「他是誰?」媽媽回答:「是爸爸啊!」不料孩子語出驚人:「他不是!主日講台上的那位才是爸爸。」這驚世警語並非虛構!

身為Dr. TO BE(準博士),家庭、親子、夫妻關係不應被犧牲,更要經營。

孩子帶來的挑戰與應對

1、以神為本的親子關係(詩一二七3;弗六4)

家的中心乃是神!所求父母(管家)的乃是忠心,引導兒女認識神,將來為神所用。非以父母期待或社會標準來要求兒女,乃按神心意來教導,以聖經為原則。

2、以聖經為原則的教養觀(生命的年數與平安,箴三1~2)

向世人描繪一幅「伊甸園生命樹」的圖畫。如何能得之?

3、品格:心存慈愛和誠實(蒙恩寵有名聲,箴三3~4)

希望孩子成為生命美好、得神和人喜愛、蒙恩寵有名聲的人?或是有好成績、高成就?

4、信仰:專心仰賴耶和華(一切必得指引,箴三5~6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掃除障礙以保障將來的成功?或是教導他凡事專心仰賴耶和華,以神為倚靠?

5、生活:敬畏神遠離惡事(蒙醫治得滋潤,箴三7~8)

與生命樹對比,伊甸園中分別善惡樹又被稱為智慧樹。教導孩子謙卑,以神的智慧為智慧,真實敬畏神?或讓他目中無人更無神,靠自己,自以為有智慧?

6、財富:獻上所有尊榮神(充滿有餘,箴三9~10)

教導孩子所有都是神的恩賜,當獻上所有榮耀神?或者只在意孩子學的東西有沒有「錢」途,將來能賺進幾桶金?

夫妻關係在其中的狀況

1、夫妻>兒女>父母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神是中心,然後夫妻,再來才是親子、父母。夫妻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彼前三7),需要在婚姻中持續用心經營,累積愛的存款。

2、丈夫作頭,妻子是頸脖

「想要走得快,你就一個人上路;想要走得遠,你需要結伴同行。」單身或結婚各自有其辛苦與難處;但若已結婚、有家有室,卻活得像單身(喪偶式/偽單親家庭),豈不更加辛苦?!

聖經吩咐丈夫是頭,要捨己愛妻;萬不能期待較軟弱如頸脖的妻子承擔身為頭的角色。

3、夫妻各自都需要團契生活

特別是妻子!需要丈夫放手(讓妻子出門團契),妻子也要放手(讓丈夫照顧家庭)。

4、Happy Wife, Happy Life!

第一次親密接觸

恩福神學生

此次退修會中,有五位與恩福「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神學生。有的第一次實體參加,有的第一次線上同步參加。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得!

「滿」

郭士恩(多倫多大學)

「千言萬語道不盡」,是我首次實體參與恩福家人退修會之後,腦中浮現的第一句話。

睽違已久的實體退修會,果然不負所望地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也彷彿為我在漫長寫作過程中逐漸疲乏的心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儘管一年一度的家人聚會已然落幕,我也早已回到千里之外的加拿大多倫多,恢復日常的論文寫作,但當我憶起家人們在休士頓的相聚,那敬拜、禱告、分享的聲音仍然縈繞耳畔,心中的澎湃和激昂立時重新燃起……

在這次難能可貴的相聚中,我的收穫可概略分為知性、感性和靈性三個方面。先說知性:由於先前的疫情,我跟大部分的恩福家人都是「初次見面」(頂多在線上見過),而幾天下來的交流和相處讓我終於有機會認識到每位家人,同時也擴展了我的眼界,讓我對恩福的使命、異象和國度觀有更深層的瞭解。

至於感性的層面,則體現於我們全家在整個退修會過程中真實感受到的愛與關懷,就像瀑布的水澆灌在我們心裡,讓我們感到好滿足,好溫暖。除此之外,每天早晨的靈修分享、會後的彼此代禱、神學生同儕的分享和見證,都讓我的靈性為之振動,大大得到鼓舞,且因著看見神在各個環境中的奇妙作為而興奮不已。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這次退修會,那就是「滿」。我在過程中感到聖靈滿滿的同在,也看見神賜給每個家庭滿滿的恩典。我們全家彷彿空空地來,卻滿載祝福喜樂而歸!短短四天三夜,卻帶來許多積極的轉變:許多關係被建立,許多連結得堅固,我也收穫滿滿的鼓勵和安慰。我真實體會到,原來我不是一個人獨自奔跑,而是有一群人陪我同跑;原來神並沒有忘記我們一家,而是一直藉著多人的禱告和支持托住我們。

還有太多感動,筆墨訴說不盡。總歸一句:我們滿心期待下一次的相會!

健康「三高」

龍降恩(惠頓學院)

2023年恩福家人退修會於7月19日至22日在休士頓郊區的密蘇里城舉行。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恩福的實體退修會,受益良多,感觸頗深。

眾所周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越來越多當代人的健康殺手。而我本次參會的感受,除了休士頓酷暑的高溫以外,可以歸納為健康「三高」:退修會對神學生的關注度高;參會者中「恩二代」的比例高,以及恩福大家庭的鬆弛感高。

第一,退修會對神學生的關注度高。據陳宗清牧師反饋,本次退修會是第一次主要圍繞神學生設計開展的。每一位神學生都有機會在三個時段分享三方面的現況:學業、個人生命與服事、家庭。這讓我深感被傾聽、被關愛和被支持;也是寶貴的機會,可以彼此瞭解,互相學習。

第二,參會者中「恩二代」的比例高。包括中國在內,東亞生育率處於全球最低,導致了各種緊迫的社會問題。然而,可喜的是,恩福神學生家庭都普遍「生養眾多」。本次43位實體參會者中有17個孩子!我由衷感恩,我們一家四口,還有母腹裡的三寶,有機會一同參與本次退修會。恩福對神學生整個家庭的慷慨支持實在難能可貴!

第三,恩福大家庭的鬆弛感高。「鬆弛感」是時下熱詞,它提倡鬆弛平和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多位恩福家人在分享中把陳宗清牧師及師母稱為「大家長」,但恩福沒有讓我感受到緊張和壓迫的「家長制」。雖然每個人的背景、性格、觀點、表達等都迥然不同,但是在鬆弛安全的屬靈家庭氛圍中可以多元合一、和而不同。

本次退修會雖多有亮點,但仍有遺憾。比如,由於退修會首次在德州舉行,實體參與的恩福董事較少;退修會的日程安排密集,留給恩福家人分組及自由交流的空間不夠;具體學術內容探討較少,期待日後能舉辦恩福學術研討會。

最後,我衷心感謝本次退修會的組織及服事同工,無法一一提名感謝,願主記念。感謝神藉本次恩福健康「三高」退修會,使我們身心靈得以充電和更新,從而「穩行高處」!

親切和平安

龍健(哥倫比亞國際大學)

感恩有機會參加此次於休士頓舉行的恩福家人實體退修會。四天三夜的聚集,總體感受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親切和平安。

感覺到親切是因為,各位家人都很謙卑和氣、平易近人。跟恩福家人相聚已經不止一次了,但以往都是在網路上。在過往這些聚集中,大家的分享給我留下的較深印象是:人人都很優秀,個個都很出色;這樣的印象一方面令我對恩福這個群體欽讚有加,另一方面也讓我對這個群體有距離感。加諸是在網上聚會,只能聽大家一個接一個地「高談闊論」,而不能有任何近距離的交通,距離感就更加突出。但是這次的實體相聚,我親眼見到了這些人——見到了他們如何待人、接物和服事,我近距離接觸了這些人——彼此交談、禱告,甚至擁抱。他們所流露的謙卑、平和、真誠,驅走了我裡面所有的距離感,讓我感到非常親切,真如與家人相聚一般。

感覺到平安是因為在內心深處認識到,這是一個在基督裡的群體。頭一天晚上陳牧師的分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所看重的一些屬靈原則,諸如人重於事的原則、愛與關係的原則、質重於量的原則、忠心到底的原則等,實屬寶貴。我感覺自己彷彿是主的羊,聽到了主的聲音。在這樣的一個屬靈氛圍中,我心靈很自由、平安,不需要警醒、設防,可以信任,可以交託。

舊雨新知在恩福

程嫣(正道福音神學院)

於我而言,2023年7月份相當特別。月初,我正式成為恩福的編輯同工;而緊接著的7月19至22日,就迎來了疫情後首次實體恩福家人退修會。

坐標:德州休士頓。過去曾兩次來到這座城市,分別是在2015年底和2018年底的CMC華人差傳大會,與神學院的同工一起擺設展台。而此次則是與恩福家人們的彼此奔赴,心情亦是不同。

四天三夜的聚會,在聆聽豐富信息與家人們美好分享之餘,也體驗了「故友重逢、新友初遇」的喜悅。

此次退修會的室友是恩福駐康州的同工田玲姐妹。自從去年年初成為恩福義工以來,我經常在Zoom會議中隔著屏幕見到這位溫柔的小姐姐;去年也曾在陳牧師和師母的住家與她相會,可惜只有匆匆兩個小時,意猶未盡。這次有機會同住,自然少不了秉燈夜談——夜色暖人,談話暖心。

自2016年夏日一別,終於再次見到了艷艷、正光夫婦。記得當年大家一起在芝加哥三一神學院參加中國神學生團契會議,正光弟兄正值入學之初,我也剛剛從Th.M.轉成Ph.D.。我與艷艷一見如故,彼此留了微信,後來成為微信讀書的書友。去年,我成為恩福義工和神學生,加入「恩福家人」微信群時,驚喜地發現原來艷艷也在大家庭中。人生何處不相逢!如今一別七年,大家都各自有進步,為正光順利畢業感恩,也很高興艷艷即將開始基督教研究碩士的進修。

感謝主,此次與神學生的太太們有了或長或短的互動與交談,回到洛杉磯後,還在囿余姐妹的邀請下加入了「恩與恩福媽媽聊聊群」Telegram群組。雖然如今的我還是單身,但作為此次唯一與會的姐妹神學生,也樂意加入媽媽群組。這是一個頗具煙火氣的群組,家長里短,倍感溫暖。其實,神學生太太們並非只是配偶的角色,她們有的是女傳道,有的是福音使者,有的正接受各樣的聖經和神學裝備……

這次也與神學生們在各自的研究上有了一些面對面的探討和互動。雖然大家的領域不盡相同,但同樣可以切、磋、琢、磨。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豐盛的食物令人難忘。感謝祖幸牧師和李晶傳道細緻貼心的安排,也謝謝教會弟兄姊妹熱情提供機場接送。賓至如歸,流連忘返。

明年是恩福成立三十週年,盼望屆時有更多舊雨新知從五湖四海而來,歡天喜地聚一堂,天南地北話家常,促膝談心訴衷腸。

第一次參加恩福退修會的感想

笛子(福樂神學院)

今年7月19到22日,我有幸參加了恩福舉辦的退修會。然而,很遺憾的是,因為我當時正在國內探望家人,只能通過線上形式與眾人共聚。

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前,我對於退修會的內容並不瞭解,也不認識參會名單上的絕大部分人。於是,在充滿茫然又滿懷期待的狀態中,隨著主持人在屏幕另一端的一聲「Hi」,我與實體參加的恩福家人們一起迎來了退修會的開幕。三天過後,我感到被恩福大家庭所認識和接納,嘆服於恩福神學生們對學問的鑽研,也更深地認識到了身體與靈命健康的重要性。在整個會議中,有兩個方面特別觸動我的心:每天早上的靈修時間和學術分享。

在一天的日程開始之前,有弟兄姊妹帶領敬拜和靈修。每次的歌曲都選得很好,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讚美詩,現場和線上的人都在一同唱著歌。一同敬拜過後,大家都活力充沛,精神煥發。這時,田玲姊妹的聲音又會恰如其分地讓人沈靜下來,安靜默想。我很喜歡她的聲音,非常清晰柔和,說話就像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我記得有一天靈修的主題經文是約伯記,留下的相關問題與磨難相關。田玲姊妹分享了她自己的經歷。我聽在耳裡,心裡很是佩服她的勇氣和坦誠。我捫心自問,無法在人前台上分享對自己來說算是沈重的話題。所以我很欽佩可以這樣做的人,因為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的敬拜和靈修讓我跨越地理上的距離,與弟兄姊妹們在靈裡連結,又在默想中進入到主的同在裡。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啟一天,精神好像做了SPA一樣舒緩又清明,正好可以聆聽大家的分享。

當我看到第一天的分享主題是學業內容、進度和挑戰時,不免有些擔心,害怕大家鑽研的知識對我來說太過深文奧義,艱深難懂。我實在是低估了恩福神學生們的專業能力!每個人都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介紹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領域。我對其中一個報告記憶尤深。演講者研究的主題是經文中詞語的文法,是一個非常具體、獨特的課題。這讓我對於博士學位有了更具像化的理解。每位博士生都站在各自的領域裡最前沿的地方,像破土機的頂錐一樣開拓著尚未有人踏足之地。看到有這麼多忠心愛主的基督徒在學術領域深造,真是令人寬慰又開心。

除了以上兩方面以外,還有很多細節讓我感受到恩福是充滿愛和接納的大家庭。孩子們有自己的活動項目可以參加;主持人常常來電腦面前與我們互動;長輩們對於身體健康和家庭關係的勸勉充滿了深厚的關懷。雖然這次我沒能到現場,但透過屏幕,我感受到了大家對彼此的友善和愛心。明年是恩福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我期待著與大家在退修會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