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會長素描

陳宗清 牧師

Rev. Grant Chen

學習歷程

1975年從台灣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服完兵役後,1977年8月即投入全時間服事。

1985年到美國達拉斯神學院就讀神學碩士,1988年8月完成學業,次年取得文憑。

1989年進入富勒神學院讀宣教學,本想攻讀博士,但因經濟考量,又受洛杉磯靈糧教會邀請,兩個學期之後暫時放下學業。

1997年辭去牧職,前往芝加哥三一國際大學,修習文化際哲學博士,並以基督教與新儒家本體論之比較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項目。期間同時兼職牧會,因此直到2002年才取得學位。

事奉經歷

在大學時,陳宗清牧師即對台灣鄉間的需要很有負擔;1977年第一個加入服事的團隊,就是鄉村福音隊(後改名鄉村福音佈道團)。兩年後由於團隊的同工紛紛離開,便受邀加入台北靈糧堂事奉;曾負責全教會教育事工及對同工的訓練。

1989年在富勒神學院讀書期間,到洛杉磯靈糧教會參與事奉,1990年成為國語堂牧者,並兼任全教會會牧委員會主席(教會沒有主任牧師),直到1997年離職。

1998至1999年在三一國際大學求學期間,受芝加哥城北華人基督教會之邀,擔任代理牧師,約一年半。在成為博士候選人後,返台陪伴父親,並準備論文;當時也受邀在台北華神教牧博士班授課,並在宣道會神學院教書。

2000年返美,撰寫博士論文,同時應洛杉磯靈糧教會國語堂之邀,擔任代理牧師。

2001年7月,正式就任恩福基金會會長。同年接受和平台福基督教會之邀,擔任部分時間囑託牧師(相當於主任牧師,因陳牧師不屬於台福系統,故用此稱謂)。

2005年,因陸續有同工加入,故在「恩福基金會」之外,另用「恩福文化宣教使團」之名。

從1990年開始,陳牧師兼任好幾間神學院的課座講師,包括北美華神、海外神學院、正道神學院、真道神學院等。

2009年,受邀在橙縣中華福音教會擔任部分時間代理主任牧師(2009-11),後又改為顧問牧師(2011-15, 2017-18),直到2018年底。

2019年之後,以帶領恩福文化宣教使團為主要的事奉,也經常受邀在各教會帶領聚會。

見證

1. 信仰奠基時期

我出生於基督徒家庭。從父親這邊算,是第四代信徒;從母親這邊算,則是第五代。我母親的曾祖父高長傳道師,人稱「高長伯」, 1865年在台南一所廟前聽到福音,成為台灣人中第一位皈主、第一位奉獻傳道的信徒。

我從小就參加長老教會,但直到初三才開始嚴肅面對信仰。高一時,參加教會的佈道會,蒙聖靈光照,悔改重生,經歷赦罪的平安與喜樂,願意認真跟隨主。高二時,我立志效法先聖先賢,竭盡全力為主而活,並期待有朝一日能全職服事神。

高中與大學是奠基時期。當時我十分熱心,經常半夜起來禱告。高三下學期,每日清晨都去教會帶領一些同學晨更禱告。雖然課業忙碌,卻仍下工夫研讀聖經,在真理上打下了根基。那時我受宋尚節影響,一心想當奮興家,也渴望從事宣教。

2. 信心的操練

大學畢業、服完兵役之後,我隨即投入鄉村福音佈道團,經常帶領大學生在台灣的鄉間傳福音,因為深覺那是最需要福音的地方。然而那段時期,佈道團在經費與人事上遭受不少困難。我沒有固定的收入,常處於孤單中,卻因此操練了依賴神、憑信心生活的事奉模式。

3. 教會建造的體驗

幾年之後,我在台北靈糧堂參與服事,投身於教會建造。我和同工們一起經歷了該教會最初的轉型,深深體會到同心合意禱告的重要。前後五、六年,我輔導了好幾個團契,也承擔全教會教育的事工,和幾位優秀的同工組成「成人主日學策劃小組」。1984年出版《如何建立成人主日學》一書,供台灣眾教會參考。我目睹深入的禱告所帶給教會奇妙的祝福。那幾年教會快速成長,使我對建造教會有了光明的憧憬。

4. 婚姻蒙恩終生良伴

我的婚姻是神奇妙的主導。1985年5月26日,我和劉良淑姊妹結為連理,當時她原為校園團契的同工,在文字部服事,主編《校園雜誌》。

我們彼此的事奉沒有什麼交集,所以並不相熟。但那年的二月間,神的靈分別在我們身上作感動的工作,又藉著一連串安排,讓我們明白神的美意。所以我們在第二次約會時便肯定,神要我們成為夫妻,同心協力來服事祂。

成家之後,我的服事無異有了穩健的支持。對於神安排的婚配,我們多年後對祂的智慧仍然驚嘆不已。雖然膝下無子,但是我們兩人結伴同行,琴瑟和鳴,喜樂無比。

5. 神學裝備與牧會教學

1985年,我到美國進修神學。前三年在德州的達拉斯神學院就讀,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後來又到加州的富勒神學院進修宣教。那幾年是我神學裝備的第一階段。

1990年,我到洛杉磯靈糧教會牧會,擔任國語堂牧師,後又兼任會牧委員會主席,共七年餘。當時不但每日有晨禱,也有半宵禱告、禁食禱告等,教會事工有弟兄姊妹禱告的托住,穩步長進。我們增加了新的團契,落實小組的精神,強化主日學,也草擬拓植教會的綱領,且有同工出去植堂。在使用三種語言的教會擔任會牧委員會主席,使我深刻體會到:多元文化教會要能達到同心,是十分艱難的事。

這個階段我也在幾所神學院授課。

1998年,我再度去進修神學,在三一國際大學攻讀文化際哲學博士。從那時直到如今,我不斷在神學上進行反思,建構處境神學,並投入文化宣教。

6.文化的挑戰

我在鄉福服事的那幾年,就深刻體會到文化差距所帶來的困難。我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醫生,對鄉下的環境和民間宗教沒有太多認識。要將福音傳給鄉村的人,感到在文化上有多重障礙。當時鄉福的同工雖少,卻來自四面八方,有美國宣教士、英國宣教士、及不同省籍的人。同工在溝通上出現難處,事奉上產生裂痕,而文化差異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洛杉磯靈糧教會七年餘的牧會期間,我與不同文化、不同教義立場、不同事奉哲學的牧師、長老執事們一起配搭同工。在處理幾項有爭議、衝突的個案中,所得的教訓令我刻骨銘心。

在三一國際大學,我專攻文化與宣教的課題,博士論文與新儒家思想有關。經過幾年的反思與研究,我對如何以福音更新中華文化,有了更具體的概念。結束進修後,我覺得應當在文化宣教方面盡一些心力,因此毅然投入恩福,承擔起會長的職責。

7.恩福的事奉

21世紀的屬靈爭戰,是一場不同世界觀的激烈大戰。有鑑於此,恩福倡導「福音轉化中華魂,真道重建世界觀」,並以長期耕耘作為指標。

我們從人才栽培開始作起。1996年我們設立「恩福神學生獎學金」,培養在學術思想、大眾傳媒及教會領袖方面有潛力的神學生。如今已有二十幾位在著名大學或神學院得到博士學位,且大部分畢業生已在不同文化領域事奉,亦有相當比例回到亞洲服事。

學術界是思想觀點交鋒的前線,我們十分看重,積極與中國的學術界互動。早期曾探訪中國多所高校,舉辦各種講座、研習班、學術會議,發放基督教研究獎學金,出版相關刊物等。

在大眾傳媒方面,透過《恩福》雜誌,我們探討各類信仰與文化的議題,含括傳統到後現代、教會與社會、科學和世俗思想等。我們鼓勵教會重視新媒體的挑戰,善用社交媒體,並鼓勵基督徒學者建立公共神學,與非基督徒對話,發揮影響力。

同時,我們也積極參與神學培訓,並和哥倫比亞國際大學建立長期夥伴關係。

從2014年開始,恩福向前跨一步,成為差派文化宣教士的福音機構。我們陸續差派恩福家人到亞洲和歐洲事奉,在學術界、神學教育及拓植教會上長期耕耘。

身為會長,以下三方面是我主要的責任。第一,秉持初衷,堅守恩福的異象。第二,為所有成員儆醒守望,期盼他們能背起十字架,忠心於主給他們的託付。第三,與董事們同心合意,募集所需款項,讓各項事工得以順利完成。

著作

2017 《當心靈飛向寶座—主禱文闡析》  

2015 《當淚眼望向榮耀—八福闡析》

2014 《跨越傳統尋真理》

2014 《文化宣教面面觀》

2011 《恩福靈筵:哥林多前書》

2006 《恩福靈筵:馬太福音》

2005 《恩福靈筵:羅馬書》

2005 《恩福靈筵:啟示錄》

2005 《宇宙本體探究》

2004 《恩福靈筵:使徒行傳》

1985 《靈糧日課:路得記、傳道書、彌迦書》

1984 《靈糧日課:士師記》